楊萬里有詩云:“閉門覓句非詩法,,只是征行自有詩,。”他告訴我們,,學貴于知之,,更貴于行之??死茁宸蛞苍f過:“現(xiàn)實是此岸,,理想是彼岸,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,,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,。”我們只有跨過現(xiàn)實的河流,,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,。
思緒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(fā)芽,會綻放出無限的花朵,。帕斯卡說:“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,。”人最可貴之處在于人能思考,。齊白石學畫蝦時,,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觀蝦的動態(tài);徐悲鴻的奔馬圖,,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(jié)果,;達?芬奇為了完成《最后的晚餐》,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,、市集去搜尋人物形象,,觀摩人物神態(tài)。這些名人的事例無不啟迪著我們,,學有所成,,要有自己的思考,要有“知”在肚里,,“知”是“行”的前提和基礎(chǔ),。
學貴于知,,但更貴于行。荀子曰:“吾嘗終日而思矣,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,。”孔子亦曰:“吾嘗終日不食,,終日不寢,,以思,無益,,不如學也,。”光是知之,,而不行之,,對其知也是無益。李時珍為確保所著醫(yī)術(shù)的準確詳盡,,親自到深山采取草藥,,向藥農(nóng)詢問情況;徐霞客為完成游記,,跋山涉水,,遍游名川大山歷經(jīng)許城市;巴爾扎克為了使書中人物具有獅子般的品性和毅力,,曾親自到非洲獵獅,;托爾斯泰為了刻畫逼真的戰(zhàn)爭場面,曾親自前去戰(zhàn)場觀察,。所有的事例再證明:實踐出真知,,唯有“行”了,方可驗證所“聞”所“見”,,才能掌握真正意義上的知,。
只說不做是對心靈的褻瀆,說而去做才是對思想的最美贊歌,。漫溯那一道道歷史的溝渠,,無數(shù)仁人志士因行動而成就偉業(yè),萬古流芳,,本著“寧溘死以流亡兮,余不忍為此態(tài)也”的信念,,屈原縱身一躍,,投身汨羅,這看似短暫的一瞬,,卻用行動造就了思想的永恒,,從此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,眾人皆醉我獨醒”的高潔誓言在歷史的書頁上化蝶起舞;本著“我以我血薦軒轅”的志向,,譚嗣同邁開雙腳,,在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上奔走呼告,給人們以警示,,給人以頓悟,,面臨屠刀卻橫眉而對“向天笑”,他心中的愛國情被自己用行動鍍上了一層永不磨滅的光輝,。
你說:“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,。”而我想說:“每一個不曾付諸行動的思想都是對真理的辜負,?!睊煸诳陬^上的思想只是一張白紙,只有付諸行動,,思想才能化蝶起飛,,給空白以充實,給單調(diào)以絢麗,。正如汪國真所說:“再長的路,,一步一步也可以走完;再近的路,,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,。”人生的道路通向遠方,。無數(shù)的先知啟迪在耳邊回蕩,,心中的理想在沸騰,似要奔騰而出,,而這一切只是勝利前的未知空白,,惟有邁開雙腳行動于身,勝利的前奏才真正想起,。
讓身體成為實踐的施行者,,讓靈魂成為思考的場所。莫做思想上的巨人,,行動上的矮子,,讓知行合一,讓行動付諸實踐,,給生命開辟一道曲徑通幽處,,靜享歲月如歌。(編輯/蒙柳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