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初八這天,無數(shù)蒜瓣躍入米醋,,密匝匝的擠在酸溜溜的海洋中,;一把紅豆,,一把薏米……各式各樣的雜糧滑進水里,,隨著沸騰的氣泡上下翻滾。
隨著米醋里的蒜瓣披上翠綠的外衣,,高壓鍋里的臘八粥一點點的變少,,這場聲勢浩大的節(jié)日在經(jīng)歷的半個月的悄然醞釀之后如期而至。
北方的小年在臘月二十三,,傳說這天是灶王爺“上天言好事”的日子,,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灶糖,一是為了讓灶王爺可以“小嘴抹蜜”多說些好話,,二是為了黏住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,。有的灶糖搓的圓圓的,被稱為“糖瓜”,,有的灶糖拉的長長的,,被稱為“關(guān)東糖”。不過所有灶糖都是硬硬的,,要菜刀才能砍斷,;所有灶糖在嘴里也都是粘粘的,比起黏住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嘴,,黏住小孩子嘴的次數(shù)可能更多,。
過了小年就要開始準備年貨了,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聚在一起“趕集”。平時門可羅雀的空地,,這時搖身一變成為了各種賣家群英薈萃的熱鬧集市:這邊一條大魚正躺在地上等待買主,,那邊半扇豬肉正掛在半空供人挑選,這頭的老板與兩個幫手合力將一只羊吊起準備放血,,那頭的老板拎起一只大鵝交給顧客,,一側(cè)的土缸中裝著滿滿的白酒,另一側(cè)的塑料桶里盛滿了農(nóng)家大醬,。吆喝聲,,講價聲,贊嘆聲回蕩在眾人的耳畔,;酒香,、醬香、肉香逗留在眾人的鼻腔,。
到了春節(jié)期間,,趕集則會升格為廟會,人潮如趕集是一樣從四面八方涌來,,而逛廟會相對于趕集,,則少了一些置辦年貨時的精打細算,多了一些放松消遣時的隨性瀟灑,。攤位上也沒有了趕集時擺放的大魚大肉,,變成了現(xiàn)場寫就的春聯(lián),畫著抱鯉魚的胖娃娃的年畫,,紅紙剪出來的福字窗花,。耳邊隱隱約約傳來歌聲,尋著歌聲找去,,只見一塊空地上里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,;努力擠進人群,就能看到穿著花花綠綠衣服的人們時而聚成方塊,,時而圍成圓圈,,時而排成長龍,手中拿著一段紅綾,,口中咿咿呀呀地唱著歌,,身體伴隨著音樂的節(jié)拍扭來扭去,這便是東北的大秧歌,;除了熱熱鬧鬧的秧歌,,有時也有二人轉(zhuǎn)的出現(xiàn),一塊小小的方手絹在演員的手中上下翻飛,,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在伴奏中緩緩呈現(xiàn),。五顏六色的衣服看得人眼花繚亂,,鑼鼓喧天的音樂聽得人頭暈目眩。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,,隨著禮花在空中炸開,,一條巨龍分開人群,追逐著龍頭前方的寶珠,,忽而另一條龍從半路沖出,,直奔寶珠而去,兩條龍在空中時而并排而行,,時而相互盤繞,,始終難分勝負,就在兩條長龍爭奪寶珠的時候,,又有幾條龍出現(xiàn)在人群之中,,最終,伴著愈發(fā)激昂的鼓點,,幾條龍弓起身子,,抬起龍頭,撲向前方的寶珠,。巨龍的身形定格在空中,,煙花伴著雷鳴般的爆響在夜空中綻放,鞭炮聲也噼噼啪啪的響起,,待到四周逐漸安靜,,人群也漸漸散去,盛大的廟會也落下了帷幕,。
每逢新春佳節(jié),,熱熱鬧鬧的大集都會按時開始,,大秧歌,、二人轉(zhuǎn)與舞動的長龍也都會在廟會中你方唱罷我登場。當人們聚在一起時,,年味就會指數(shù)增長,。春節(jié),只有大家在一起才有意思,。(編輯/趙欣然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