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,校園里槐香悠悠,微風輕拂,本應是一幅充滿詩意與寧靜的畫卷。然而,在這看似平和的校園氛圍中,卻潛藏著一股令人窒息的暗流——“功利性內卷”。績點與獎項,如同一層層厚重的積雪,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學子的心頭,讓這個美好的季節(jié)也染上了焦慮的色彩。
在校園的自習室里,凌晨的燈光依舊明亮。許多同學化身“績點永動機”,他們在題海中日夜奮戰(zhàn),為了那細微的績點提升,不惜犧牲自己的睡眠、休閑時光,甚至是與家人朋友相聚的美好瞬間。他們的眼神中,除了對知識的渴望,更多的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與恐懼。而在另一邊,也有一些同學選擇以“清醒的躺平者”自居,他們看似對績點和獎項毫不在意,用一種看似超脫的姿態(tài)來掩飾自己對未來的迷茫與怯懦。但無論是過度“內卷”還是消極“躺平”,都并非解決問題的良策,真正的破局之道,在于一場向內探尋、自我生長的深刻變革。
“功利性內卷”為何會成為當下教育和社會的一種普遍現(xiàn)象?從社會層面來看,隨著時代的飛速發(fā)展,競爭日益激烈,成功的機會似乎變得愈發(fā)稀缺。人們?yōu)榱嗽谶@場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,不得不拼命地提升自己的“硬件”,試圖用更高的績點、更多的獎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而從評價體系的角度而言,單一的評價標準無疑是“功利性內卷”的催化劑。在學校里,績點幾乎成為衡量學生優(yōu)劣的唯一標準;在職場中,學歷、證書等外在標簽也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職業(yè)前景。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,讓我們在追求外在認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,卻逐漸迷失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。
真正的成長,絕非是在與他人的盲目比較中獲得的。向內生長,才是我們打破“內卷”枷鎖的關鍵所在。向內生長,首先要求我們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。我們要去探尋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,挖掘自己的優(yōu)勢與潛力,明確自己的價值觀。當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,想要過怎樣的生活時,就不會再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,不會盲目地跟風去追求那些看似“熱門”卻并非自己真心向往的東西。
以藝術領域為例,許多有藝術天賦和熱情的同學,在“內卷”的大環(huán)境下,因為擔心未來的就業(yè)和社會的眼光,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,轉而選擇那些更具“實用性”的專業(yè)。但如果他們能夠聽從內心的召喚,勇敢地踏上藝術創(chuàng)作的道路,憑借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執(zhí)著,或許能在這個領域里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,綻放出獨特的光彩。
向內生長,還意味著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,同時也要肯定自己的優(yōu)點和價值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,我們不能總是將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不足上,而忽略了自己的閃光點。只有學會欣賞自己,才能建立起強大的內心,在面對外界的壓力和質疑時,依然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此外,培養(yǎng)內在動力和創(chuàng)造力也是向內生長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內在動力是我們前進的源動力。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充滿了熱愛和激情時,我們會自發(fā)地投入時間和精力,享受這個過程帶來的滿足感,而不僅僅是追求一個功利性的結果。而創(chuàng)造力則能夠幫助我們在看似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找到新的突破口,讓我們能夠以獨特的視角去看待問題,解決問題,從而在“內卷”的浪潮中脫穎而出。
在破“卷”的征程中,我們也不能忽視合作的力量。“內卷”往往讓人們陷入一種惡性競爭的狀態(tài),大家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,卻忘記了合作共贏的道理。當我們學會與他人攜手同行,分享彼此的經驗和資源,互相支持,互相鼓勵時,我們不僅能夠在合作中實現(xiàn)優(yōu)勢互補,共同進步,還能營造出一種更加和諧、積極的氛圍,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力量。
五月的槐香,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饋贈。我們不應讓“內卷”的陰霾遮蔽了這份美好。讓我們勇敢地打破“內卷”的樊籠,踏上向內生長的道路。在這條道路上,我們用心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不斷地探索、成長、蛻變,最終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絢爛之花,書寫出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篇章。(編輯/梁雨晴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