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化學與材料學院“能源與環(huán)境催化”創(chuàng)新團隊致力于廣西豐富的甘蔗渣等農業(yè)副產(chǎn)物的高值化利用,基于電場作用下自由基介導的催化反應開展了調控機制研究,近期在電催化解聚木質素領域取得新進展,以南寧師范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,在中科院一區(qū)TOP期刊上連續(xù)發(fā)表3篇相關研究論文。
團隊以高效催化斷裂木質素中最穩(wěn)定的C-O鍵和C-C鍵為目標,旨在解決木質素催化解聚效率低、選擇性差的科學難題。首先,創(chuàng)新性使用非金屬催化劑四丁基四氟硼酸銨(TBABF4)解聚木質素及其模型化合物。通過調控電場,使TBABF4同步協(xié)同發(fā)揮了催化劑和電解質的雙重作用,在空氣、室溫和低電流條件下,對α-O-4型木質素模型分子的轉化率高達95.7 %,主要產(chǎn)物苯甲醛二甲縮醛的收率高達92.4 %。該工作以“The Efficient and Directional Electrocatalytic Depolymerization of α-O-4 Bond in Lignin by Auxiliary Electrolyte”為題發(fā)表于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》(中科院一區(qū),IF=5.6)。
隨后,團隊進一步探究了TBABF4催化解聚木質素中Cα-Cβ的性能。通過實驗設計與優(yōu)化,在室溫、空氣和低電流條件下成功解聚了木質素中最穩(wěn)定的Cα-Cβ鍵。該工作以“ Efficient Cleavage of Cα-Cβ Bonds in Lignin Using 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as Catalysts”為題發(fā)表于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》(中科院一區(qū),IF=9.4)。
最后團隊巧妙利用氯離子和鈉離子電導率高、離子遷移速率快的結構特點,并有效利用電場定向調控生成高活性的氯自由基,設計出氯化鈉/甲醇(NaCl/MeOH)這一簡單體系,在室溫、空氣和低電流的溫和條件下,同步高效催化解聚了木質素中的α-O-4鍵和Cα-Cβ鍵。該工作以“Study on the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depolymerization of α-O-4 bond in lignin assisted by simple electrolyte”為題發(fā)表于化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》(中科院一區(qū),IF=7.7)。
依托上述研究內容,團隊還申請2項發(fā)明專利,獲1項批自治區(qū)級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訓練計劃項目,并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大賽(2024)國賽中獲得銅獎1項,自治區(qū)級金獎1項,上述工作分別由我校碩士研究生李忠軻、張宏喜教授為第一作者,韋良、楊晶博士為通訊作者,楊顯德、黃俊和李猛博士參與完成。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廣西科技重大專項、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。



